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:::* 瀏覽位置:首頁 > 醫護分享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醫護分享


蛋白尿的可能起因

  • 發佈日期:2013-06-20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在正常健康的人每日的尿液中仍含有微量之蛋白質,約40-80毫克。

    如果24小時尿液中蛋白質總量超過200毫克,即稱之為"病理性蛋白尿":代表著腎絲球或腎小管有相當程度的損傷,病患可能罹患有慢性腎臟疾病,可能須要腎切片檢查。

    每天尿蛋白總量小於200毫克以下,則稱之為"生理性蛋白尿",常為正常現象。

    尿液檢驗單上,尿蛋白陽性反應,並不代表病患一定有病理性尿蛋白。

    因為此項結果為一次解尿的檢查,並非收集整天24小時一所有的尿液後,加以檢測尿蛋白濃度計算其總量而得到的結果,所以並不準確。

    往往病患少喝水或流汗多,使得尿液相當濃縮。如此,也會使簡單的尿液檢查呈現尿蛋白假陽性的結果。

    但是不管如何,如果尿液檢查單上有尿蛋白之陽性反應.直接找專科醫師進一步做二十四小時尿液總蛋白量的檢測。

    雖然證實了整天尿蛋白總量大於200毫克,仍然須要排除功能性蛋白尿及體位性蛋白尿的可能性,才能確定診斷為病理性蛋白尿。

    ※現僅將此二種良性蛋白尿簡單敘述如下:
    一、功能性蛋白尿:
    運動、發燒、勞動、高溫作業,或過度寒冷、情緒興奮或緊張的狀況會影響腎血管痺彎或充血,致使腎絲球體之基底膜通透性增加,誘發一時性的尿蛋白排出增多。
    運動性尿蛋白容易出現在青少年身上,其程度與運動之強度及時間密切相關。
    功能性蛋白尿的特色,即是一旦這些誘發因素消失,蛋白尿也不再存在。

    二、體位性蛋白尿:
    又稱為姿態性或直立性蛋白尿。病患在臥床時尿蛋白是陰性反應。反之,若爬起來活動,蛋白尿即出現,活動越多尿蛋白越多。
    但一般其每天尿蛋白總量都小於一公克。體位性蛋白尿又分為暫時性及經常性二種,暫時性只是間歇發生,預後良好。
    經常性則可能有存在腎絲球病變,有變成慢性腎炎、尿毒症的可能。因此,所謂"體位性蛋白尿"的診斷要非常小心謹慎。長期的門診追蹤觀察是必須的。
  •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
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